這是繼【小丑】之後,第二年參加學校比賽的作品,當時寫得趕,只是想碰碰運氣,看能不能再次走好運,雖然獲得青睞,但心裡還是很虛,不是很滿意,也沒好好保存。
多年之後,反而對這「孩子」念念不忘,正所謂:「癩痢頭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好」,一直很希望能重溫當年的記憶。沒想到最近有位善心人士幫了個大忙,為我帶來這文章,找回失散多年的「親骨肉」,感激之餘,也趕緊再度留下記錄,以供後人查詢之用(別問我是誰,這問題可以留給智慧賢明的人回答,對~已經說過不是我了嘛~)
我知道這內容不是那麼流暢,現在看了,連我都覺得有點好笑:「怎麼塞也塞不完」這句,實在是...
不過看了老師的評語,心裡還是有點安慰的,我留在最後紀錄。
**********
【故鄉】
第一次遇見你
從一份二十元的地圖上
之前已經聽過太多人對你的思念
隔壁安姥姥做的山東饅頭
對面陳爺爺哼的北平小曲
還有每晚對者照片發呆的爸爸
那一年我十歲
努力地在白紙上畫出你的容貌
當曾貼著地點的牆重新粉刷時
爸爸和我趕往機場
差點遲到的原因是
四十年的行李
怎麼塞也塞不完
第一次出國的我
就是為了回國
踏上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
一張車票
載我重溫地圖上每一個
屬於你的回憶
快到老家了
身旁的爸爸正酣睡著
待會兒再叫他吧
也許他正和兒時的玩伴
比賽騎馬打仗呢
**********
【杜淑貞老師評語】本詩首段,即以「擬人」手法,刻畫出故鄉的容顏。
首句「第一次遇見你 / 從一份二十元的地圖上」即運用了「倒裝」的句法。使詩人情緒的波動,和語言的節奏,一下子便帶領著讀者的思維,一路往下走。
次段「四十年的行李 / 怎麼塞也塞不完」,運用的是「誇飾」和「轉化」的技巧。
好詩的語言,應是「感性」重於「知性」,此詩的末段,便是以「感性的語言」作收,有餘味無窮之意。
**********
看了杜老師給我的這段話,至今我仍是深深地感謝,每位與我有緣的老師,也許是身教,也許是言教,謝謝你們的關心與付出~(嘿嘿,我知道今天不是教師節啦!)
Google大神有交代
- Nov 29 Wed 2006 07:58
【故鄉】~默默的大學之作partⅡ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